就我個人而言,我面對過一些特殊的困難,尤其是在一九九九年與二零零零年期間,正如各位所知道的那樣。而那些我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,如今已經變成了我生命中的莊嚴寶飾 。 若非如此,也許我至今還是一個寂寂無名的人,但今天我卻因為那些艱難的日子而獲得了聲譽。應視一切的困境磨難為變相的加持,他們能夠莊嚴我們的生命,我們必能從中尋獲利益的果實。為了在即將來臨的一年裏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,我們應該善用一切所面臨的困難。因此,通過從中學習,困難便被莊嚴成為了“德行”,即是品格、尊嚴及圓滿。這是最應去實行的珍貴之事。
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的話,那麼最起碼我們應該學會放下,不要將包袱帶到新的一年裏——應以新生命迎接新的一年!
在二零零六年裏,我經歷了各種挑戰,特別是要負起指導噶舉祈願法會的責任。那真是意味著非常多的責任、困難與思考。但在此除夕之際,一切的挑戰與艱苦都是值得的,因為那是為了你們而承擔的。所以為什麼要被那些苦厄所困呢?我已經將它們統統拋諸腦後,今晚,我像水晶一般透明地來到你們面前,我希望你們亦能變得透明而鮮活——莊嚴你的生命吧,最起碼不要將內心包袱帶進你現前的生活。我們需要空間,所以不要將過去的沈重包袱帶進來,跟過去的一年說再見!
但是需要瞭解的是, 不應認為是時間在控制我們,是節日在控制我們。並非因為時間會來指揮或是節日在操控,而是自己的意願在做主。以新年為契機,我們受到了鼓舞,發心要改變。事實上任何時候只要內心希望,都可以做出改變,因為我們並不是被時間或節日所指揮的。
佛教的主要目的是發現我們那受限制的慣性思維——我們所執持的對於所謂實相的偏激而固執的見地 。 佛學的教授便是 為了幫助我們消解執著,幫助我們瞭解自身的執著與頑固。當在修行的路上前進,我們並不是要發展出另外一種見地,而是要逐漸地超越一切見地。 當我們在靈性生活以及日常行為中應用佛法,應採取離於極端執著的態度。這樣,當在生活中遇到各種挑戰與困難時,才能有足夠的空間容納無常變異與突發事件,而不必被困鎖,反而能夠開始看到希望、可能性與信心。
所以,在這個晚上,很重要的是,要明白我們並不是試圖特別介紹這樣或那樣的見地——我們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觀點了。我們所需要的是真正地去體會一顆平和、安穩的心,需要的是智慧的甚深開展。這並不能以一個人修了多長時間這種或那種的法來計算,而是應該通過一個人生活中所真正發生的情形去看,應該看一個人日復一日、周複一周、年復一年的變化。也許可以用仁愛與慈悲來衡量,我們可以自問:發展出了更多的提升空間了嗎?為了實現這些提升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哪些努力?
我們需要兩樣東西 : 第一,正確的指引 ; 第二, 瞭解何者有益該被接納, 而何者無益應該拋棄。我們應該自己認識到有益為何、無益為何,而選擇取捨,自我幫助。幫助自己學會感恩,幫助自己發展提升,不能依靠誰來告訴你這些,而是靠著跟循那些你應該遵守的指引。關於自我幫助, 我們須如何為之呢?
我們一天餵養自己三頓飯,起碼在這三次裏,我們仍然有著照顧這個身體的概念,會有一個是“我”擁有這個身體的想法。這是一種相續的體驗,然而卻沒有可靠的基礎,並沒有一個身體或任何實體存在。但是我們仍會有一些相關的感覺,可能是意識和心念,會很敏感地被覺察到。如果是這樣,我們就應該幫助那些心念,每天滋養三次。滋養我們的心,令它變得堅強,有信心,令它臻于完善,就像是服用精神維他命一樣。
身體得了感冒會不適,心靈感冒則更難受。也許我們應該關心我們的心靈更甚於身體。
最後,我想說,聽說這次有一千多位海外弟子前來。對我來說,你們就像是千佛來臨,或是一千尊菩薩。事實上我也不知道佛應該長得如何,但這一次我看到佛原來有著不同的樣子:金髮的、黑髮的、棕發的,有的矮有的高。佛陀的各種化身的確是讓我感到神奇!
你們來到這裏,滿懷真誠地參與了噶舉祈願法會,各位的前來讓我充滿了力量,我深受鼓舞,讓我想要做些什麼,我希望能做得更多! 為了這一股力量,我要感謝你們所有人——謝謝!
過去,我的佛行事業一直有賴於他人,有賴於人們緊密相聯的力量。未來同樣地,需要大家的力量以及密不可分的合作與聯繫。各位對我來說非常重要,於我有著大恩德——也許我對你們也有一點利益。在此除夕,我衷心地祝福各位,並祈願在未來的一年我們仍然保持著很深的緣分。如若快樂,我們一起分享,若遇困苦,我們共同渡過,我將與大家甘苦與共!
祝大家一切吉祥,新年快樂!
尊貴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
地點: 印度菩提迦耶 聚藏寺
2006年12月31日
中譯: 談笑靖
(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合十 整理)
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
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
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