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 Words : 佛教,菩薩,阿彌陀佛,觀世音菩薩

Key Word : 念佛,牟尼,大悲咒,往生咒

Key Word : 法會,拜懺,超度,誦經,菩提

Key Word : 佛法,禪宗,淨土宗,天台宗

Key Word : 佛像,佛寺,舍利,般若,禪定

Key Word : 慈悲,忍辱,持戒,華嚴,密宗,楞嚴,慈悲喜捨

Key Word : Buddha,Buddhism,Buddhist

2010/01/26

斷除四煩惱(二)-慧律法師講述

 

 

 

斷除四煩惱()-慧律法師講述

 

二、建立正確心態

 

以下是幾項必須堅持的心態:

 

1、信

 

掌握不了現在,就無永恆可言——

 

對佛法要深具信心。你要深刻地瞭解,這個世間是無常的、是苦的。這裡是娑婆世界,沒有幾個人願意講好話或是幫忙你的,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扯你後腿的。利害關係不起衝突則已,一旦利害關係起了衝突,即使是父親、母親、兄弟姊妹、好朋友,都會翻臉,而且翻臉的速度比翻書更快。這是娑婆世界,可不是極樂世界,所以,為了利害關係而六親不認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。

 

掌握不了現在,你就沒有永恆可言。為什麼?因為,永恆就是現在的每一個動點連接而成的。掌握不了現在,你根本沒有未來。現在的生命勝過一切的生命。所謂:「手中一隻鳥,勝過空中兩隻鳥。」你能掌握的就是今天,就是現在。因此,心裡不要老盤算著:(我五年後要做什麼......)五年後,你已經在火葬場,化為一堆骨灰了。你們電信局難道沒有人英年早逝的嗎?當然有啊!隨時都會有年輕人死亡啊!所以,看看別人死亡就警惕自己,應當對佛法深信不疑,好好學佛。

 

釐清對佛教的觀念——

 

以前的人很排斥佛教,因為他把神道教誤認為佛教,將民間信仰中的乩童、焚燒金箔等都視為佛教。其實,這些和佛教根本扯不上關係。有一次,一位立法委員對我說:

 

「慧律法師,你們佛教實在是太浪費了。」

 

我不解地問:「怎麼說呢?」

 

他答道:「像鹽水鎮放蜂炮,一次下來所費不貲,實在是太浪費了。」

 

我聽了真是啼笑皆非,就對他說:「你弄錯了,這活動和佛教根本扯不上關係,佛教既不殺生,也沒有乩童這種文化,它是一個清淨的僧團,帶領眾生求真理、求解脫,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、哲學的、高超的團體,和乩童的扶鸞可謂風馬牛不相及。」

 

有一次更離譜。我們講堂隔壁是拜神的,他們請了電子琴花車來表演,穿著惹火的女郎隨車又唱又跳,剛好停在講堂門口。有人向我們反應:「師父,你們怎麼請這種車隊來表演?真是不堪入目!」這可真是冤枉,只怕得請公正廉明的包青天來審理,才能還我們清白了。佛教怎麼可能會是這樣的呢?許多世間人和一些官高位顯的人,根本搞不清楚佛教所闡揚的是什麼。佛教既不燒冥紙,也不擲筊,沒有乩童,更沒有電子琴花車,諸如此類統統沒有。佛教就是一個很平凡的團體,平日所做的是誦經、禮佛,講的是佛法、人生哲學,如此而已,其目標在引導眾生進入覺悟的領域,希望大家能夠釐清對佛教的觀念,進而產生信心,若不建立信心的話,就什麼都免談。

 

2、精進

 

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——

 

因為生命無常,所以更要把握時間,好好精進。以印光大師為例,他的房間陳設非常簡單:一盞燈、一張桌子、幾本佛經、簡陋的床和硬梆梆的棉被,除此之外,什麼都沒有。斷絕一切外緣,從早到晚佛號不斷,每天四十九遍《大悲咒》,《彌陀經》好幾部,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佛都在心中。像這樣,怎麼會不上品上生?相形之下,我們的修行實在太享受了。所以,往生並不困難,只在於你「要」與「不要」。發勇猛心要精進很容易,然而要持之以恆就很難。因為,我們會疲乏、會倦怠。今天朋友來喝茶、閒聊,明天我們去拜訪朋友......,每天送往迎來,外務繁多,久而久之,心就散亂了。要懈怠懶惰很容易,要精進卻很難。心放逸了,一下子收不回來。所以,我們眾生總是依憑著情緒在修行。心情好,就拼命用功,心情差,對功課就不屑一顧了。眾生的修行就是這樣起起落落。

 

我建議電信局,若情況許可的話,可以仿效長庚醫院,設立一個小佛堂,做為大家精神的支柱。警察同仁何以自殺事件頻傳?就是由於對人生、生命不瞭解、不透視,否則他們絕對不敢自殺。警察單位如果能夠附設一個佛堂,那怕只是佔地極小的一個地方亦無所謂,然後,灌輸警政同仁因果的觀念、自殺的真相等等。宗教的信仰很重要,給他們設立一個佛堂,讓大家在工作之餘,有個可以精進的場所。

 

真精進當在心地上用功——

 

當然,佛教的精進未必一定得在佛堂拜佛、念佛,才稱之為精進。佛教對精進的定義是:二十四個小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不要讓它陷入痛苦和煩惱之中,不要讓它落入對立的觀念,要讓它永遠保有那顆純真、至誠的赤子之心,此方謂之真正的精進。

 

就一般人的觀念,都認為精進就是在佛堂裡用功的念佛、拜佛,殊不知,一走出佛堂,人家稍有得罪,就立刻發出不平之鳴。在佛堂很認真的大聲念佛,步出佛堂也扯著喉嚨,大聲和人爭執,真是「不增不減」,個性完全沒改。有人學佛三年,不但脾氣沒改,反倒變本加厲,反正他什麼都不怕,絲毫無所顧忌。對於這種愈學愈糟的人,我們真的是莫可奈何。因此,真正的精進要好好從心地上下功夫。

 

3、慚愧心

 

幸福就是智慧——

 

要懷慚愧心。慚愧心就是善的心。「慚」就是對不起自己,「愧」就是愧對於別人。我們內心裡面,每一天都在爭執。而之所以會在內心產生爭執,是因為我們受不了委屈。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,卻從未想到是自己對不起別人。

 

有一種心,不論你學佛與否,都應具足,如此才能過著幸福、快樂、美好的日子。所謂:「幸福就是智慧。」有智慧的人,才有幸福可言;沒有智慧的人,縱然富可敵國,甚至擁有全世界的財產也沒有用。

 

慚愧心是菩提心——

 

有兩句話請各位記住:「每天反省,我有沒有對不起別人,不要在意別人是否對不起我們。」這是第一句話。第二句話是:「每天都應如是觀照,我是否盡到自己的責任?不要責怪別人沒盡到責任,但求檢討自己,不去責怪他人。」一個懷著慚愧心的人,他所關注的是:我有沒有對不起別人,而不是一天到晚追究別人的缺點,或是質問別人:你怎麼這樣對不起我?慚愧心是很重要的。有慚愧心的人才能夠「一日三省吾身」,才會去回光返照,好好的自我反省。

 

慚愧心是菩提心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,有慚愧心的人就有覺悟的心。若一個人沒有慚愧心,就不可能覺悟。所謂慚愧,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要負責,不能愧對於別人。當我們覺得自己無愧於良心時,旁人說什麼就已經不重要了。

 

4、無貪

 

無貪則清涼——

 

不能有貪念。我們往往會因為貪,以致因小失大。當你內心無貪時,就會感到清涼了。我們得到不義之財,怕東窗事發,而過著緊張不安的生活,唯恐被人家發現,那又何苦呢?得到了一些錢,卻增添了內心無限的壓力。要是我,絕對不這麼做。寧可不要這些錢,而過著心安理得、快樂的日子。

 

大部分的人都是過著錯誤的日子,貪得一點小利,卻增加了長時間的壓力與負擔,白天心神不寧,夜晚惡夢連連,真是不值得。屬於我們的,我們拿得理所當然;不該是我們的,我們一介不取。

 

貪得無厭惹人厭——

 

沒有貪念的人,每個人都喜歡和他作朋友。貪得無厭的人,到處都不受歡迎。有一次,成功嶺軍事訓練,中興大學和海洋學院的同學坐在同一桌。那位海洋學院的同學,外表壯碩,人高馬大。吃早餐時,也不顧及同桌的人還沒吃,一口氣就把菜都挾到自己碗裡,大家同是來受訓,他就顯得特別貪心。一位中興大學的同學勸他不要這樣,他仗恃自己長得高壯,非但不聽,還語帶狂妄地說:「你算老幾啊?」中興大學的同學就把他叫出來,二話不說,給了他一拳,結果,牙齒掉了兩顆,血流如注。為了多吃幾顆花生、幾塊豆腐,卻損失了兩顆牙,真是不划算。由此可見,貪心的人,大家都討厭。

 

若經濟能力許可,我們應當要施捨,但要量力而為。能夠布施的人,大家都很喜歡他。因此,應當無貪,不要有貪念。

 

5、無嗔

 

學佛的人最重要的,是要學習不發脾氣。發脾氣是很不好的習氣。男眾尤其應該注意,因為他們的修養比不上女眾。至於女眾,她們比較不會發脾氣,她們很好。(因為在場的女眾居多,所以我也不敢說她們什麼,否則,待會兒我可就麻煩了......)其實,男眾發脾氣會有一個限度,女眾則不然,往往一發脾氣就非同小可,甚至鬧得不可收拾。大家要學習不發脾氣,因為團體的氣氛很重要,一旦有人發脾氣,就會充滿火藥味,和諧的氣氛就被破壞了。

 

還有一種人是不發脾氣的,而是沈默以對,這比發脾氣更糟。整天繃著一張臉,就是不講話。若是問他:「你是不是在生氣?」

 

他就沒好氣地回答:「見鬼了,我才沒生氣呢!」

 

若是問他:「你為什麼不高興?」

 

他就會說:「我很高興啊!」

 

「你是不是介意今天早上○○講的那句話?」

 

「誰在乎啊?我才不會那麼沒有修養哩!」

 

總之,臉上已經寫滿了不高興,他還是不承認。所以,發脾氣會使自己和別人的距離愈來愈遠,以後人家也不敢親近你。所以,我們要保持微笑,是smile,不是small。不給別人的內心造成壓力,不在團體氣氛中製造低氣壓,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。

 

6、無痴

 

無痴的意思是,不要愚痴,要擁有智慧。希望各位對三寶有信心,盡量流通錄音帶,盡量看佛書。我所寫的《佛心慧語》,大家不妨多加翻閱,或許其中有些內容可供您作為參考。如果想要有智慧,應當多聽演講、錄音帶。現在科學很發達,錄音帶和錄影帶都非常普遍,相信在座各位,大多數都聽過師父演講的錄音帶。這些錄音帶自己聽過後,不妨轉送給別人,讓別人也能夠聽經聞法,得到無上的法喜。讓別人快樂,你們就是散播愛的使者。而要做到無痴,最具體的辦法,就是多聽經聞法,多聽錄音帶。因為這個世間,除了智慧之外,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的。

 

7、安詳

 

擺平內在就擺平了一切——

 

我們內心裡面,擁有一個很珍貴的東西,那就是——安詳。安詳就是內心裡面擁有一個快樂而寧靜的內在。擺平了內在,我們外在的世界也就可以隨緣。如果擺平不了我們內在的世界,那麼,我們會很執著外面的世界,就會產生得不到的痛苦。所謂欲求的痛苦、慾望束縛的痛苦。

 

知足常樂——

 

怎樣才能得到安詳?首先要捨掉不必要的慾望,二十四小時裡面都觀照知足,不要常常不滿。要想到說,我們今天有三餐飯吃,己經很不錯了。像非洲、依索匹亞等地的難民,連飯都沒得吃,我們現在有飯吃,已經很值得慶幸了。當浴室的設備不盡如理想時,我們只要想到大陸有些地方,生活水準低落,廁所連門都沒有,蹲下來時,彼此還能聊天。難怪台灣的女眾到大陸去旅遊,回來時罹患膀胱炎的時有所聞。沒辦法呀!大陸的廁所都是開放式的,我們台灣人不習慣,上廁所時還得撐開「大白傘蓋」,用雨傘遮住。如果和大陸的廁所比較起來,我們現在的廁所雖然設備不盡如理想,但也該知足了。所以,我們內心裡面擁有真正的快樂,就是知足。

 

唯有真正的知足,就是滿足,而滿足就是永恆的知足。像我,二十四個小時裡面都很知足、很快樂,內心沒有任何的不滿,對於任何眾生,無論是害我的或誹謗我的,我都讚嘆他,因為他成就我的道業。讚嘆我的、支持我的,我也讚嘆他,因為他護持了三寶。我這個人有一個好處,就是從來不恨任何一個人。今天碰到障礙,那也是我的業,逃不掉的。所以,輕安——保持內在的安詳,你就擁有真正的生命了,這就是我們要找的。

 

缺憾來自欲求不滿——

 

一個人不是有大魚大肉吃,就可以快樂的。也不是藉由飆車,或是擁有一棟洋房大樓,就能夠代表一切的。所以,你若能進入安詳的世界,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裡面,有另外一方天地是你從未進入過的,那就是你的內心、你的安詳。你整天都是往外追求: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追求名利、金錢、色相、男女、慾望。你現在掉過頭來,冷靜下來,轉而追求內心裡面的智慧、安詳,二十四個小時裡面就是永遠的知足。當你知足,你就沒有缺憾了。我們為什麼會有缺憾?正因為我們不知足。

 

慾望不是罪惡,正當、正確的慾望是被許可的,但是過分的慾望,勢必產生缺憾,因為你永遠不滿足。不滿足的人,他的生活和生命中,都充滿著仇視、不滿。所以,我們要找的是一顆安詳、輕安的內在。像我們出家人,既不看電影,也不跳舞、不喝咖啡、不打牌、不玩女人,也不涉足一些外在的如舞廳等的聲色場所,什麼娛樂都沒有,那我們出家人拿什麼來過日子?——就是智慧、安詳、慈悲、忍辱、寬恕、無恨、精進、信心、慚愧。擁有了這些,就擁有了一切。

 

8、行捨

 

我們要去實際捨掉那些不必要的煩惱、捨掉我們的一些金錢(意即布施)。行捨就是內心裡面懷有一顆布施的心。若有布施之心,你就不會貪。有一個人來到講堂,他聽說師父加持的咒輪,對於護身頗具靈驗,一口氣就拿了幾十個,卻連一文錢也沒有放。當然,我們出家人不是要錢,而是舉例說明給大家聽。我們可以從這個人的行為中看出,他的內心只想得到。我們印了許多莊嚴的佛像,有的人請西方三聖,一下子就請了一百組,也就是三百張,卻不知該隨喜功德,而我也不能說什麼,只能眼睜睜地目送他把西方三聖請走。我們應該要有布施心。想想看,印佛像也要工本費,我們應當隨喜,即使三、五十元亦無所謂,錢數的多寡在其次,重要的是那份心。但人卻有一種奇怪的心態:不用花錢的,就拼死命地搶; 至於要花錢的,就敬謝不敏了。

 

我們要有施捨心。所謂施捨心,它涵蓋的內容非常廣。除了財物的布施之外,如:施捨是非,也就是不要落入是非的觀念,這也是施捨。放掉我們的煩惱,這也叫施捨、行捨。捨掉不必要的煩惱,也是一種施捨。

 

9、不害

 

不害就是:不要殘害眾生。希望各位能記住,不可以去殘害任何一個眾生,我們要跟眾生結善緣,不要跟眾生結惡緣。內心裡面不要有虐待狂,所謂:慈悲和般若為諸佛之母。要修習菩薩道的人,更應該好好地遵行這一點。

 

10、不恨

 

淨化三毒,面對現實——

 

內心裡面不要有恨、嫉妒、狂妄。

 

我們內在潛伏的問題若沒有解決,那麼,問題始終存在。人與人之間,外表看起來風平浪靜,然而,有許多惡的種子潛伏在八識田中,諸如:攻擊性、嫉妒、排斥、傷害和鬥爭。只因我們目前沒有遭遇到某些境界,所以,這些惡的種子才未顯現出來。在座諸位,學佛就是不斷致力於解決內在的矛盾。世間人內在裡隱藏著叛逆、妄想、反傳統、攻擊、傷害、挑撥離間、是非、對立的心態。我們內心深處充滿了這些可怕的毒素,如今學佛了,就要淨化它。

 

修行是點滴的功夫——

 

有的人說:「學佛的人都很自私,只求往生極樂世界。」這是天大的錯誤。學佛不是為了臨命終那一剎那往生極樂世界,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,而是要解決現實的問題。

 

現實的問題不是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,而是心態、觀念。這些貪嗔痴的毒素,一直潛伏在我們的內心。我們今天的問題絕對不僅止於表面的,而是來自內心。內心深處那些種子、習氣等,微細的問題若不能解決,我們所謂的學佛,也只是停留在非常浮面的層次。把佛法當作清談可以,用來勸別人可以,自己真正遇到境界了,卻無法身體力行地去實踐。當八識田中那猶如驚濤駭浪的力量一來,當無量劫來的習氣湧到面前時,大多數人只能隨波逐流。業力現前時,是無法控制的。所以,修行是點滴的功夫,既無法作假帳,亦非只作表面功夫,即可交差了事的。心如如不動,直入無生,是最了不起的道場,掌握了自己的這顆心,你就找到了真正的道場。

 

三、結語

 

大家應當由內在親自去體悟佛所講的法。若不善自發心、不去體悟、不徹底從內心深處去改變,就不叫修行人,只不過是跟佛結緣而已。佛法是單刀直入,能在心性上受益的,它必須在無相中顯現,而不是只在表相意識的層面打轉。

 

如果碰到任何事,只知一味責怪對方,那你必定會活得很痛苦。若能回光返照,承認自己不對,痛苦會減少。遇到任何事,總是說:「我不對。」、「我不好。」、「我道歉。」,這樣你會比較快樂。假如事事都責怪別人,你怎麼可能會快樂呢?所以,應當多講「對不起」、「很抱歉」、「是我不對」、「我要好好反省」,當下,你就會快樂。倘若一直責備對方,那你將永遠無法跳脫痛苦的深淵。為什麼?因為,你內心充滿了攻擊、傷害。

 

生死的根本就在「貪愛」。已經擁有很多,卻仍是貪求不已。慾望愈多就愈痛苦,這是很自然的道理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把生命變得很單純。就如佛陀所言:「其實,生活本來就很單純,只是我們把它變得很複雜。」如果能將生與死的觀念濃縮在一剎那之間,有生就一定有死,那麼,你今天所遭遇的順逆境、是非,也必然是相對而存在的。從生到死的過程中,我們一定會有逆境、痛苦、病苦。會有人一天到晚跟你過意不去,也一定會有人支持你。因此,要多多體會緣起性空的道理,觀空放下,自然能擁有既現實又超越的自在心境。

 

引用網址: 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734.htm#a02

 

 

 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您的生活即時通 - 溝通、娛樂、生活、工作一次搞定!
http://messenger.yahoo.com.tw/

沒有留言: